乳胶制品大多数是以天然胶乳为主体原材料来制造,而天然胶乳中含有过敏性水溶性蛋白质等许多非橡胶成份,如果胶乳中水溶性蛋白质超过一定的含量,少部分使用者(尤其是白种人群)皮肤就会产生红斑、瘙痒等过敏反应,并有严重的不适感。同时,由于生产过程中常常采用滑石粉等作为脱模剂而使乳胶制品表面带有粉末,制品表面残余粉末超过一定的量也会导致使用者产生一些过敏反应与不适的感觉,医用乳胶手套最为突出。近十年来,为提高乳胶手套的内在质量,解决手套过敏问题,国外纷纷开发了低蛋白、少粉、无粉、耐油、耐酸碱剂,具有良好的感觉灵敏性、抗刺激性,不会使人体产生过敏现象。
国外还成功开发了内外性能不同的聚合物手套、羧基丁苯胶乳手套、以氯丁胶乳与丁腈胶乳并用生产的手套,以及抗菌手套、无污染手套、无菌型手套、抗紫外线手套、防静电手套等具有特种功能的乳胶手套。 在安全套产品开发上也相继推出了一些新产品。美国最近开发了以聚氨酯为原料制成的第一代女用安全套,以丁腈胶乳为原料制成的第二代女用安全套。欧洲开发了一种采用逐步浸渍法成型的、由内层和外层构成,适用于对胶乳过敏人群的夹层安全套。实用型的多功能安全套,则是采取将干扰素接枝在安全套上的纳米级抗菌抗病毒安全套,这种安全套具有更好的杀菌效果。国际上还开发了一种具有两层膜的安全套,即安全套除有一层基膜外 (基膜为天然胶乳),还包括至少一层附加膜,附加膜 以壳聚糖为载体,其中包含一种或几种抗菌物质,如芥末萃取液、江南竹萃取液、伍仁萃取液、黄瓜萃取液、硫酸脂等,这种安全套可以避免亚硝胺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对细菌、病毒进行吸附、分离、灭活,提高了安全套对性病传播的预防作用。